|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李沖)2015年10月16日,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北京舉辦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為加深對會議的了解,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組織相關研究機構編寫“2015后發展議程的內容、影響以及中國的參與”,“中國精準扶貧戰略研究”,“中國社會扶貧若干問題研究”和“中國連片特困地區弱勢群體的減貧與發展研究”四個專題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中心的張琦教授在“中國精準扶貧戰略研究”報告中,以貧困瞄準策略為劃分依據,介紹了中國扶貧經歷的四個階段。
張教授認為,第一階段是1978年---1984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下的貧困瞄準和扶貧。1949年建國以來,由于城鄉二元社會經濟制度導致農村40%-50%人群處于生存貧困狀態 。1978年后結合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承包經營制、賦予農民更多經營自由權、放寬農產品價格、發展鄉鎮企業等成為主要扶貧方式。從1978年到1985年,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25億人 。
第二階段是1985年----2000年的以貧困縣瞄準為重點,實施開發式扶貧。主要任務是從解決普遍性貧困轉變為區域性貧困。國家成立專門扶貧工作機構,建立以縣為對象的目標瞄準機制,將70%的扶貧資金用于貧困縣。到2000年底,“八七”扶貧攻堅目標基本實現,貧困人口由1985年1.25億人減少到2000年的30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4.8%下降到3%左右 。
第三階段是2000年---2010年,以貧困村瞄準為重點推進的開發式扶貧。2001年政府開始實施村級瞄準機制,在全國確定了14.81萬個貧困村作為扶貧工作重點,即以整村推為主體,以產業化扶貧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為“兩翼”的扶貧開發新模式。根據2010年1274元的扶貧標準衡量,農村貧困人口從2000年底的9422萬人減少到2010年的2688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占農村人口的比重從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 。
第四階段是2011年以來區域瞄準和到村到戶瞄準結合實施的精準扶貧。2011年在2300元的新標準下,我國有貧困人口1.22億人。而且農村返貧困現象時有發生,農村相對貧困問題凸顯,并呈現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分布和個體貧困共存現象。此時國家制定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了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扶貧脫貧主戰場, 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要求。2014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做出戰略性創新部署,提出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自此,中國扶貧開發進入到了精準扶貧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