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非常關注江西工作,關注老區,特別是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振興發展,關注老區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老區人民的款款深意都蘊含在這句話中。
瑞金,共和國的搖籃。歷史上的瑞金,紅色蘇維埃政權在這里建立。今天的瑞金,脫貧攻堅戰正進行地酣暢淋漓。立足蘇區紅色文化和紅色歷史,植根于現實情況,老區人民正在脫貧致富道路上闊步向前。
發展紅色旅游、引進現代農業項目,在這里,可以看見中國脫貧樣本之一。在這里,更可以讀懂習近平的扶貧情懷。
華屋新貌。中國青年網記者 開可 攝
老區人民不能少
華屋位于瑞金市東南,因整個小組都姓華而得此名,隸屬于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整個華屋只有43戶人,基本上每一戶都有人參加革命。其中有17位華屋青壯年參加了長征。他們出發之前相約來到后山,每個人種下一棵松樹。后人呵護著這17棵松樹長大,卻一直沒有等回這17位青壯年。
就是這樣一個紅色基因濃厚的華屋,在2013年之前,119戶人家中有106戶住在危舊的土平房里,用的都是土灶臺。全小組沒有一輛車,人均純收入僅2000元左右,附近村莊甚至流行著“有女莫嫁華屋郎”的說法。
歷史上,華屋為中國革命貢獻著新鮮血液。現在,面對著華屋人民的貧窮落后,應該怎么辦?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老區應該何去何從?
“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習近平的話依舊鏗鏘有力,簡潔明了地給出答案:老區人民不能少,不能掉隊。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在地方工作時,我一直抓老區建設,同老區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要著力推動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
習近平的話照亮了老區人民的心,像一座燈塔,給老區各級黨委和政府指明了方向。
2013年4月5日,華屋村開始拆除部分土房,2014年新房建成。如今的華屋,已經擁有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具有濃厚客家風情的住房。每戶占地面積90平米,兩層半的建筑面積共225平米左右。并且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原有土坯房進行了修繕,延續歷史文脈。
黃沙村村委會文書華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套房子建造好大約12萬元。政府每戶補貼1.5萬到2萬元。農民還可以享受5萬元的免息貸款。在拆除部分舊房的時候,還有100元一平方米的補貼。”除了政府的投入,其余所需要的錢也不是一次性交完,而是分期付。“如果確實沒有錢建房子,可以去住村里建的保障房。道路、綠化,還有房子外部的設計和裝修都是政府投入。”
不僅如此,華屋還建起了占地286畝的大棚,種植蔬菜、火龍果、百香果等。借助紅色資源和大棚產業,華屋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業。新建的客家風情住房就有了“用武之地”。“農戶提供客房住宿,一個床位可以獲得60塊錢。都是村民自愿提供的,幾間都可以。一開始開發了100間,后來又增加了20間。”華盛說。不僅提供住宿,農戶還可以提供餐飲。“吃飯每人45到50元不等,早餐是12到15塊錢。”華盛補充道。
如今的華屋,遠望就像是精修過的江南水墨小鎮,早已看不出貧困的影子。正如華屋人所說:“在外面顛沛流離的感覺很難受。在家里做好了房子,門口又有了產業,每天過得都很踏實。有產業,我相信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