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軍與村民
以心換心,用真心真情解開千難萬難
在黃海軍看來,扶貧一線就是要無處不用心。脫貧“硬骨頭”不只王成安一個,但每次遇到棘手的事,黃海軍最后都發現,只要用真心真情,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貧困戶王海沙有木工手藝,但嗜賭成性,一次輸上5000元也不眨眼。黃海軍多次上門交談,并用王海沙大哥、二哥住上新房子,而他自己卻是破舊瓦房等實例“激將”,王海沙終于打開心扉,說自己也反思過、也羨慕過,但始終戒不掉賭癮。黃海軍就對王海沙說:“把我當朋友,有困難找我,我介紹你到縣城做工掙錢,你看怎么樣?”就這樣,王海沙離開原先的賭友,到縣城打工。黃海軍多次明察暗訪,并請王海沙的老板、妻子幫忙監督,發現王海沙確實沒有再賭,才放下心來。現在王海沙每個月工資達4500元,還找黃海軍辦理小額貸款,投錢跟著老板一起搞裝修。
在黃海軍走訪中,有村民告訴他,村里有個老阿婆柯玉春,80多歲沒人照顧,希望管一管。黃海軍發現老阿婆膝下有兩個兒子,均已分戶,按當地習俗,老阿婆應由小兒子養老,但小兒子無力贍養。黃海軍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大兒子兒媳家做工作,反復勸導大兒子一家不要違背天道人倫,否則到了對簿公堂那一天大家的臉上都不好看。大兒子、兒媳倆看到黃海軍風雨無阻、每兩周就去看望一次老阿婆,每次都給一兩百元錢,還承諾每月出300元作為老阿婆的生活費等事情后,非常感動,終于改變了傳統觀念,潸然淚下,答應“照顧老母親是應該的,一定讓她安享晚年?!?/span>
黃海軍與村民
創新方式,以“流程化幫扶”促永續脫貧
扶貧就是扶人,黃海軍探索創新“流程化幫扶”的制度設計,讓脫貧攻堅真正做到一步一個腳印,對癥下藥,用活政策,打破“人窮志短”與“志短人窮”之間的惡性循環,促進貧困戶永續脫貧。
所謂“流程化幫扶”,就是將各類扶貧政策、措施進行有機統一整合,具體實施時,每一步都要體現“扶志”“激勵”的原則,充分發揮貧困戶脫貧的主體作用。在實施前充分溝通、真心感化;實施中及時提供各類幫助和培訓,但絕不包辦、不養懶漢,任何政策的享受都要貧困戶自己出一份心力或資金;實施后的評估反饋體現正向激勵,讓貧困戶感覺自己“越努力越有奔頭”。
比如在金融扶貧中,農信社規定的還款時間是每月20日,但絕大多數貧困戶沒有準時還款的觀念,黃海軍就提前幾天去查他們是否在賬戶上存錢,如果沒有就騎摩托車到貧困戶的家里,捎他們去銀行存錢,并且告訴他們下次還會來。幾次下來,貧困戶逐漸養成了準時存錢的觀念。就這樣,慢慢培育起了村民的守信、金融意識。兩年期間,黃海軍帶著信貸員在全村發放貸款137筆、金額484.5萬元,其中25戶貧困戶全部辦理小額貸款、金額達56萬元。
比如在產業扶貧中,一方面推動年輕力壯的“村外打工就業”,全村貧困戶有28人外出打工。另一方面推動年老體弱的“村內發展養殖”,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鄉村旅游,并通過“海汽快車”和“微信微店”等方式,讓貧困戶手里的土特產在網上熱銷。特別是還與海南農墾畜牧集團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特色養殖,全體貧困戶按勞取得分紅獎勵,讓貧困戶更加務本自強。
比如在社宣扶貧中,充分利用電視夜校、村莊標語等方式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定村規民約,倡導健康公眾文化活動。爭取各方支持,籌集800多萬元完善基礎設施,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動,“村前三包”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村民之間和睦安居,“各掃門前雪”的問題也一去不返。通過兩年的真情努力和方法創新,滋生懶惰思想的土壤被逐步鏟除,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造血”能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