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本生正在給雞喂食 余皓 攝
翠綠的青山,清新的空氣,河水激流聲中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
7月3日,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安徽省網信辦主辦的“脫貧攻堅在行動”網絡采訪主題活動,來到有著“將軍縣”之稱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探訪當地的扶貧攻堅情況。
返鄉創業的胡本生養殖的黑雞 余皓 攝
金寨縣位于革命老區大別山區,作為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安徽省深度貧困縣,一直是全國和安徽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在金寨縣花石鄉竺山村,記者見到了精瘦的胡本生,古銅色的皮膚與顯得文靜的黑框眼鏡似乎有些“不搭”。他往地上撒著玉米,而數千只黑雞則在周圍的竹林間和空地上啄食。
2012年,在上海從事家電銷售的胡本生辭去了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家鄉,在眾人不理解的眼光中成立了本生黑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門養殖黑雞。“家鄉有這么好的生態環境資源,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況且還有很多父老鄉親生活貧困,更應該幫助他們。”
但胡本生的養殖事業伊始,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便開始蔓延,“當時人們雞蛋都不敢吃,更別說生雞了。”這場疫情,令創業不久的胡本生損失巨大。
竺山村水產扶貧產業合作社魚塘邊,村民正投放青草喂魚 余皓 攝
此時,事情卻出現了轉機,當地政府了解到胡本生的處境后,及時為他辦理了小額擔保貸款,幫助胡本生順利渡過難關,這也令他增強了信心。“我選擇的路,就一定會堅持到底。”
曹大點是胡本生幫扶的貧困戶,從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在此幫忙料理,在胡本生的幫助下,曹大點家里也養了百余只黑雞,由于品種優良,每只雞的市場價格達到158元(人民幣,下同),“我跟老伴身體不好,養雞比較輕松,很適合我們,今年養雞收入能達到1萬多元。”曹大點說。
如今,本生黑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帶動當地15戶農戶參加養殖黑雞,同時吸納周圍貧困戶季節性、臨時性用工25余人,實現貧困戶就地轉移就業,幫助貧困戶直接增收。
2016年初,禽流感去而復返,為了應對禽流感對養雞行業的沖擊,胡本生決定以養殖黑雞為主,同時發展養殖蜜蜂,年底達到100箱的規模。與此同時,為了方便讓客戶體驗農村生活,他在村里租了農戶多余的房間,發展民宿的同時增加農戶收入。
無獨有偶,2013年,竺山村黨員鄭發達也放棄了在上海的事業,回到家鄉開始了水產養殖。
在竺山村的水產扶貧產業合作社,鄭發達正在向池塘里投入青草供魚食用,這樣的池塘緊緊相鄰,主要有甲魚、草魚、鯽魚等種類,在村里養殖面積達到了20畝。
“這里養的魚不喂飼料,生長周期是市場上普通魚的兩倍。”鄭發達介紹,優良的水質和慢養的理念,使得魚的肉質口感頗受市場歡迎,“這里的魚價是普通市場價的兩倍以上,但仍供不應求,只有提前下訂單才能買得到。”鄭發達說。
“作為黨員,讓老鄉們的生活變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鄭發達談及回鄉創業的緣由時說到,如今,該合作社正帶動七八戶貧困戶參與養殖。
作為鄭發達定點幫扶的貧困戶,鄭長坤家中有6口人,但自己卻是唯一的勞動力,由于兒子車禍,需要在家休養,家庭的重擔便落在63歲的鄭長坤肩頭,他也參與了從建魚塘開始的挑材料、筑堤壩,到后續的養殖全過程。
目前,鄭長坤家新開了兩口魚塘,鄭發達免費提供了魚苗和養殖技術,加上平時種水稻和務工的收入,今年鄭長坤家預計能有三四萬元的收益。
“他(鄭長坤)家情況很困難,我們也在積極幫扶中,他家里我就去了十多趟。”鄭發達介紹,預計鄭長坤家今年實現脫貧。
“脫貧不脫政策,我們將來還會繼續幫扶鄉親們,為共建大家的美好生活而努力。”鄭發達說。(作者 余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