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農村地區的脫貧,就沒有鄉村振興。”未來兩年將是中國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并存和交匯的特殊時期。形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對于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會期間,
我們的記者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
和全國政協委員,
對于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聽他們怎么說.......
?
打贏脫貧攻堅戰 凸顯制度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副州長 胡國珍
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凸顯的是我國的制度優勢。黨中央國務院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高度重視,從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東部對西部的支持政策,全國上下一盤棋,調動一切力量集中解決脫貧問題。
國家從各個層面支持西部發展。除提供項目和資金幫扶外,還派駐扶貧干部對西部進行智力幫扶。扶貧干部帶來了先進的發展理念,幫助當地干部轉變觀念,帶動貧困地區的干部思考如何更好地謀發展。
如今,我們黔東南州縣縣通高速,高鐵開進了苗鄉侗寨。更重要的是東部的幫扶帶動了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使西部貧困地區有了造血能力。貴州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有民族中醫藥、精品水果、特色農產品、特色養殖等特色產業。從前,我們藏在深山里的這些寶貝沒有平臺可以展示出來。如今,我們有了完整的產業鏈,而這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造血功能。
現在我們考慮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發展提質增效,更好地讓老百姓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擴大鄉村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思維。
脫貧得益于黨的領導和好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 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 吳云波
自2013年起,我們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牧民”的扶貧模式,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牧民可以用牛、現金和耕地三種方式入股。合作社在2013年至2018年的5年內,實現了5次分紅,累計分紅達到620萬。同時,合作社為牧民提供養牛養殖技術、飼料以及包回收服務。如今,合作社的牛肉類產品已銷往全國。成立之初,合作社的啟動資金為550萬元,到2018年末總資產達到4300萬元,年營業額3100萬元,凈利潤1050萬元。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村77戶215個人,以及周邊嘎查村的55戶人家,已經全部實現脫貧。
指尖經濟“繡”出脫貧路
全國人大代表、 貴州省普安縣偉鮮布依手工服飾加工廠負責人 韋 波
由于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外出打工,作為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布依族刺繡瀕臨失傳。而同時,在易地扶貧搬遷后,搬到城里的農村女性的就業也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加工廠采取外派刺繡半成品訂單的做法,讓新進城還沒工作的布依族“繡娘”在家中便可以工作。“繡娘”中,有38人來自貧困家庭,每人每月大約可增收2000元。如今,服飾加工廠從原來的幾名員工發展到現在“加工廠+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充分利用網絡電商平臺銷售至海外,實現普安縣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婦女和空巢老人的脫貧致富奔小康。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打造特色旅游景區,而這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撐。于是,我把傳統刺繡設計成旅游商品,既滿足市場的需求,又給刺繡行業找到銷售渠道,逐步讓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有了經濟利潤的支撐,少數民族地方刺繡工藝傳承才有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返鄉創業者加入其中,助推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
脫貧得益于黨的領導和好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 石 紅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里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經過5年多的扶貧攻堅,十八洞村的人均年收從2013年的1668元增長到2018年的12128元,全村實現了脫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部大開發政策給湘西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湘西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截至去年底,湘西已經有55萬人成功脫貧。湘西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成效,完全得益于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黨對民族地區的好政策。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西部開發。我的提案就是建議把湘西納入到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主體范圍,因為目前湘西還有7個縣是國家級的深度貧困縣,有10.6萬人、236個貧困村要脫貧摘帽。
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組書記 安七一
應該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全國工商聯啟動的“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引導了很多民營企業投入到扶貧之中。在此過程中,企業得到了發展,貧困戶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很多地方的貧困,是因為老百姓跟市場之間缺少連接點。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西藏很多地方的土畜產品豐富,但藏民不知道市場在哪里。
當企業參與扶貧時,市場和老百姓就結合起來了。結合的結果便是企業發展、老百姓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