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白韻之) 4月30日,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在線上舉辦了本學期首場發展知識學術講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陸繼霞教授進行了以“生產空間的逆向設置:資本、性別與國家的交織”為主題的分享,學術講壇由徐秀麗教授主持。
陸繼霞注意到,在長期人口流動的過程中,面對日益加快的社會經濟大轉型,農村婦女面臨著繼續流向城市從而導致家庭成員分離,還是留守農村從而導致經濟收益減少的兩難選擇。由政府、企業和村莊社區共同參與下建設起來的“扶貧空間”是否為此兩難處境下的婦女選擇帶來新的出路?
通過對河南張村秀秀扶貧車間的研究以及個案訪談,陸繼霞揭示了生產空間背后深刻的政治經濟學含義。她指出,在國家力量的主導下,資本從城市重回鄉村的過程中,對資本、土地和勞動等要素進行重組,從而影響到鄉村人口。尤為重要的是,由于扶貧車間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對女性而言具有“親近性”,為農村女性就地就業提供了可能,但其更深刻的意涵在于對農村婦女生產空間和家庭空間的再造與整合。
在線參與者對此案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研究者提出,此扶貧空間的微觀民族志提供了有關空間重塑的積極敘事,但如何在更長的時期內保證空間的可持續延展,以及如何突破既有的宏觀結構,實現益貧性發展是個需要及早思考的問題;也有研究者認為,傳統發展型國家的特點是與資本的結合,而后發展型國家試圖通過“革命”的議程對資本主義異化進行修復,同時又不希望摧毀資本的力量,這也是超越發展主義教義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也有研究者指出,本研究初探了資本、國家和社會性別三者的交織,但如何識別各變量之間更精細的機制關系則有待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