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2020國務院扶貧辦與國際機構代表高層對話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在北京舉辦。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焦夢 葉開) 5月27日,多位國際組織和境外非政府組織駐華負責人在與國務院扶貧辦舉行的在線對話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對弱勢群體采取的幫扶政策全面得當,對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充滿信心。
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蘇國霞首先介紹了2019年中國的減貧進展:“2019年共有344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1109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三區三州’地區的貧困發生率降到2%以下,‘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精準幫扶持續見效,社會幫扶形成脫貧合力,扶貧資金監管力度持續加大。”
蘇國霞表示,2020年是脫貧工作的收官之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和國務院組織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采取掛牌督戰、消費扶貧、建立防止返貧的監測幫扶機制等手段積極應對。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禮表示,相信中國能夠克服疫情影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他認為習近平主席近期在山西考察時強調“鄉親們脫貧后,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恰逢其時。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駐華代表、韓國及朝鮮國別主任、東亞區域中心和南南合作中心負責人馬泰奧表示,小農戶是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群體。農產品是農民重要的生計來源,疫情期間農民工外出務工、農產品的流通交易受阻。他援引斯坦福大學的調研數據,指出今年中國約一半的農戶面臨2000元-5000元的經濟損失。“小農戶返貧風險大,收入下降必然導致消費支出的下降,增加了營養不良的風險。”他強調。
聯合國婦女署駐華代表安思齊認為,疫情下婦女的就業損失最大。女性居多的非正規就業受嚴重沖擊、封閉期間無償家務工作延長、美容和餐飲等女性就業比例高的行業陷入停擺等直接影響了她們參加有償勞動的能力。她注意到中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減貧的承諾,指出保障婦女合法權益,表示此舉有助于彌合性別差距,建設更全面的小康社會。
國際勞工組織中國與蒙古局局長柯凱琳認為疫情對勞工的沖擊很可能比金融危機時更嚴重,尤其是少數民族、婦女和農民工群體可能在疫情中嚴重受創。她建議中國通過發展養老產業為數百萬的低收入女性提供工作崗位,用失業保險幫助農民工渡過難關。“我們知道中國政府已經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建議發展靈活就業和數字產業,為低技能和高技能人士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她說。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表示,中國抗擊疫情以及減貧的經驗為全世界帶來了啟示,中國應對疫情的措施展示出了強大的抗沖擊能力。同時,疫情也提醒中國和全世界將醫療健康和保障體系更多的向弱勢群體傾斜,保障全民健康和醫療的平等。“中國對醫療保險覆蓋率和大病賠付顯著提高,對城鄉弱勢群體防止因病返貧至關重要,對中國的脫貧事業有重大貢獻。”高力表示。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芮澤認為世界經濟增長正在遭遇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一次沖擊,中國政府今年不再設定經濟增長明確目標的做法十分明智。他堅信中國政府能夠完成減貧目標,也希望看到中國建立長效機制提高相對貧困標準,采取措施確保減貧的成果可持續,在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建立就業供需匹配的機制、農產品和復產復工的運輸支持等方面持續努力,世行對中國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充滿期待。
蘇國霞最后表示,中國政府愿意與國際社會攜手,加強疫情對世界減貧事業影響研究,為疫情后全球范圍內減貧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利用新科技、新媒體等創新手段,促進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減貧經驗分享;通過合作開發扶貧案例、聯合實施扶貧試點項目等,為國際社會提供減貧知識公共產品。
聯合國駐華機構、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蓋茨基金會、國際美慈、香港小母牛等非政府組織代表參加了此次在線對話會。